最新消息
居住安全系列專題一》滿街老屋 建築安全危機四伏
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2022.03.10
全台過半住宅屋齡逾30年,抗震性低、漏水、違建……
高雄市鹽埕區「城中城」大樓在去年10月發生大火,共造成46死、43傷,這是台灣近年來傷亡最慘重的火災,也讓老舊房屋的居住安全再度引發關注。老舊房屋普遍抗災抗震能力不足,更缺乏消防安全設施,再加上高齡社會來臨,當地震、火災等天災、人禍來襲,生命及財產都將面臨很大的威脅。
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2021年第四季統計數據,全台30年以上的老舊房子占所有住宅數量的50.08%,也就是說每兩棟建築物就有一棟是老宅。而直轄市六都中逾30年的老宅約307萬餘宅、占全國老宅比重約68.47%,其中房價最高的台北市、新北市合計逾30年老宅達142萬宅、占全國比重約31.6%。
老屋背後潛藏諸多問題,台灣地震多,老屋結構脆弱抗震性低,另水管老舊不耐震易漏水又難整修。此外,違建也是一大殺手,最常見的公寓頂樓加蓋,嚴重影響逃生安全,還伴隨治安問題;還有一些因為建材老舊引發的窗框漏水、雨遮漏水、門框歪斜等,居住品質隨著屋齡增加而下降。
實務上,首要的居住安全要求就是「結構安全」,根據財政部公布的「固定資產耐用年表」,鋼筋(骨)混凝土、預鑄混凝建造及鋼結構,耐用年數為50年;一般常見的公寓不少是加強磚造,耐用年限35年,換句話說,台灣屋齡超過30年的老宅,從財政部的角度評估,為數眾多的老屋耐用年限僅剩5年,但是一個都更案少說要花上八到十年,顯見問題已迫在眉睫。
在921大地震後,建築的「耐震係數」逐年修改調整,有些因為靠近斷層、鄰近山區,耐震係數就會有所不同。宏都更新建築公司董事長,知名資深建築師劉明滄表示,現行耐震設計規範之目標明定新建的建築物,至少要能達到「小震不壞、中震可修、大震不倒」的耐震標準。
大序建築師事務所李逸仁建築師也指出,大部分民眾對於結構安全有著非常迫切的需要,在與住戶雙向溝通時,更能讓住戶瞭解政府政策上的努力,因此透過耐震設計提高建築物的耐震抗震能力,使居住安全更能達到保障。一般來說,只要是符合「耐震係數」規範,單純以建築本身的梁、柱、牆等結構來吸收地震能量的建築,都算是具有耐震力的建築;不過,應著重於「優良的規劃設計」及「精準的施工品質」,這兩大要點同時做到,才是一棟安全建築最重要的關鍵。
而為了提升住宅耐震能力,內政部也推動「安家固園計畫」,補助88年12月31日前取得建照的私有住宅辦理耐震能力評估,其中,初步評估採全額補助;老舊公寓大廈經初步評估有安全疑慮者,得進一步申請詳細評估,補助詳細評估總費用45%(上限30萬元);住宅經耐震詳細評估後,如需辦理補強或有重建必要者,得依循法規進行整建維護或拆除重建,以保障民眾的居住安全。 (文/楊沛騏)
資料來源 https://ctee.com.tw/industrynews/building/606556.html
其他相關訊息
-
2022 Mar,22
居住安全系列專題一》三大癥結 卡住都更危老
-
2022 May,31
居住安全系列專題一》銀髮安居 不只是社福問題
-
2021 Dec,16
居住安全 才是最高價值